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化同步”,深入践行“人社群众工作法”,全力以赴保民生、千方百计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一、今年工作总体情况
(一)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深化实施“4410”企业用工服务新模式,持续搭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开展网络、直播带岗招聘,线下开展乡镇巡回、夜市招聘等,今年以来共举办招聘437场,为5.55万人次推荐就业。出台“稳岗留工12条”,通过给予返乡就业补助、一次性留工补助等,助力企业稳岗留工,截至11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49918人;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68亿元;累计为123户企业发放苏岗贷9.01亿元。实施劳务品牌培育行动,培育京东客服、沭派盆景工等8个精品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4万余人。
(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开展社保扩面“幸福行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精准对接未参保人群,通过“政策找人”,今年以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11.92万人。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十二连增。推动快递末端备案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出台补充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小微企业参保新政,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构建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有效减轻用人单位经济负担,更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人才引培质态显著提升。聚焦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创新开展“百企岗位练兵、百场技能竞赛、百万技能人才”活动,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8.1万人。深入实施产业人才招引“深耕”行动,打造人才招引进校园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共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3.1万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及“双一流”本科人才占比达10%。创新建成人才服务“云平台”系统,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不见面”办理,中心城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2200余万元。
(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深化和谐劳动关系配套改革试点创新,培育省、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59家,推进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共建“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与创新基地”。创新打造高质量调解“三全机制”,推动劳动争议案件“能调尽调,当裁则裁”,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十五周年暨典型案例研讨会在我市召开。聚焦新业态权益维护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率先起草出台《宿迁市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
(五)人社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全面开展小城市赋权,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梳理出51项高频办理、标准化水平高的服务事项赋权9个小城市,推动人社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延伸下沉。坚持信息化赋能,积极打造数字人社,人社领域340个业务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实现企业用工一件事、退休一件事、死亡一件事等热门跨部门一件事打包办理,深入优化集成审批事项改革,今年以来,共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打包办理4.07万件。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实施返乡创业就业“候鸟回迁”工程。为助力乡村振兴,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启动实施“候鸟回迁”工程,在北京、上海等宿迁籍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城市建立“返乡创业红谊会”,今年以来共为全市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8.8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国首推“返乡创业购房券”政策,累计实现返乡创业就业6.01万人,其中返乡就业5.02万人、返乡创业0.99万人,实现了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的转型。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人社部门代表,在全国人社帮扶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交流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
(二)开展技工教育提质行动。以打造“技能宿迁”为抓手,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坚持“课堂即车间、入学即入企、师资即专家、毕业即就业”的“四个统一”目标,不断提升技工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今年省人社厅批准设立沭阳第一技工学校,目前全市共有淮海技师学院、宿迁技师学院、沭阳华成技工学校3所技工院校、共有在校生2万余人,全市技工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到85%,毕业生本地就业率96%以上。聚集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作为由省政府主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技能赛事,目前已同意由我市承办2024年第七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预计将于明年4月中下旬举行,赛事包含职工和学生2个组20个项目,近1000人参赛。
(三)创新开展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改革。为加快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改革,突出能力、业绩评价导向,创新为农民评职称,积极构建乡土人才培养评价“1+3”制度体系,探索开创乡土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让农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目前全市已有2368名乡土人才取得职称,其中初级1135人、中级1206人、高级27人,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试点产业链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围绕激发企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四唯”限制,建立产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全市416名产业人才通过中级职称考核认定。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产业链重点企业中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促进职称评定与企业人才培养、使用相衔接。
(五)探索建设农民工工资预警系统。创新探索“数字化”治理欠薪,率先开发建设“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对全市473个在建工程项目实时监管,发现和排查欠薪隐患2036个,帮助农民工讨薪1705.92万元。率先在全省推行社会保障卡发放农民工工资,打造“一卡通”监管平台,全流程监管工资发放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已通过社保卡发放工资2.1万张,发放金额近6亿元。
(六)打造“家门口+N”人社服务模式。大力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锁定就业困难群体多、帮扶需求大的社区(村),全市建成零工市场6家、“零工驿站”38个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45家。探索“社银合作”新模式,线上线下构建人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在全省率先建设55个“人社24小时自助服务厅”,建成260个社银合作网点,434家社保卡服务网点。推动“家门口”人才培训,依托乡镇(街道)创新建立社区培训学院,建成洋北社区培训学院等家门口技校12个。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人社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举措部署,深化“四化”同步改革,聚力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职责,持续推进人社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更加充分更有质量的就业。持续提升“乐业宿迁”“创赢宿迁”等品牌内涵,改造升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为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提供高效对接服务。加快推进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劳务品牌发展提升计划,扶持劳务品牌做大做强。强化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助推初创实体快速成长和发展。坚持精准服务原则,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构建更加全面更加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办企业、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市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多措并举持续推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生、基层快递网点快递员和小微企业参加工伤保险。落实国家企业年金办法,在国有企业建立年金的基础上,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全面推进社保待遇落实工作,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确保登记参保、代缴保费、享受待遇“三个100%”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三)健全更加精准更加务实的人才引培机制。高质量承办第七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健全常态长效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机制,推动“技能宿迁”向“技能社会”深化。构建技能人才持续晋升框架,推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落实。深入落实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持续深化与合作高校、人才对接交流,加快各类人才来宿集聚。深化产业链重点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改革,持续推进乡土人才培育。
(四)构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聚焦推动“安薪宿迁”创建,加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综合性预警与保障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民工工资监控预警系统预警监测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劳动关系业务数字化转型,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进一步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质效。
(五)打造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规范标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序推进综合柜员制发展,加快经办流程再造,提高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全市第三代社保卡的应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