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6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55462291X/2025-00339 分类 建议议案办理   人才工作    议案
发布机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日期 2025-06-27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关于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66号提案的答复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近年来,宿迁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形势,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服务先行的工作思路,通过全面挖掘岗位、精准搭建平台、持续赋能成长、系统强化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力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闭环。从基层岗位开发到智慧平台建设,从职业技能提升到政策资金支持,形成了一套覆盖就业全链条的服务机制。特别是通过创新实施雁留宿迁”“雁归宿迁等专项行动,有效促进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宿就业和宿迁籍学子返乡发展。2024年,全市共引进大专以上人才3.5万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500余万元,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做法与举措

(一)全面挖掘高质量基层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选择。一是精准设置三支一扶岗位。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基层、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为目的,继续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深入摸排基层在农业、教育、医疗、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实际人才需求,精准设置三支一扶岗位,确保岗位能切实服务基层发展所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近年来,宿迁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持续完善岗位信息征集机制,推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在平台整合方面,已建成迁宿迁直聘网等线上载体,归集全市企业用工、基层岗位等信息,实现一网通查,搭建线下各地人才服务机构服务平台,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开展线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征集工作。三是做好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基层工作开发与就业引导。以养老机构医护人员为例,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关于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实施意见》(宿卫〔20203号),提出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医养结合服务。

(二)精准打造高效岗位发布平台,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匹配优质岗位。一是广泛宣传就业信息。依托省级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企事业单位校招服务平台(安徽)等省级校园就业平台扩大信息覆盖面,借力12333咨询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和基层人社平台、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线下载体,全面宣传就业岗位信息。运用移动、电信发布招聘活动短信120万条、网络媒介推荐重点企业招聘信息102次,发放就业岗位信息和政策汇编材料28.36万份。二是高频开展招聘活动。在人才招引方面,2024年全年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3.5万人。实施雁留宿迁行动。依托本地高校举办校园宿迁日等活动,搭建周末招聘对接平台,共开展各类活动29场次,设立周末人才市场”1开展市情体验、访企拓岗活动5场次。实施雁归宿迁行动。开展宿迁籍学子看家乡活动举办新春恳谈会、宿迁籍学子专场招聘会、千名学子进宿迁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促进宿迁籍学子返乡就业。实施招才引智迁宿迁·深耕行动。市县联动举办校园宿迁日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校园招聘、校地座谈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来宿就业。共举办郑州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武汉大学多场校园宿迁日活动,组织机电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及卫生、教育行业重点用人单位进校引才。

(三)持续打造高效成长平台,为高校毕业生赋能职业发展。是建立多元化的技能评价体系。开展企业技能等级直接认定试点。打破传统理论+实操的技能评价方式,突出以职工日常工作表现、生产实操水平、实际贡献大小作为评定依据,通过资格审核、业绩评价、面试答辩、成绩公示等环节,直接认定技能人才,畅通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通道。试点以来,全市已直接认定高级工3人、技师42人、高级技师13人。开展新八级工人才评价试点。在原五级工技能等级制度下,向下增设学徒工,向上增设特级技师、首度技师,形成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二是全面落实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工作,为取得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乡村振兴技艺师等职称的乡土人才,核发农作物植保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强乡村技能人才培育,引导农业领域从业人员参加技能等级评价,2025年以来,共认定乡土技能人才515人。三是开展数字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以数字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开展数字技能提升培训。根据全市数字产业发展需要,将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数字相关专业工种纳入《宿迁市高技能人才紧缺型职业(工种)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对通过培训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培训补贴标准提高30%,引导紧缺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年培养数字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四)系统构建政策资金双支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提供购房券补贴保障。我市修订《宿迁市人才购房券管理和使用办法》(2025年修订),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购房券政策保障,对企业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及高技能人才给予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0万元/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万元/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独立学院毕业生)10万元/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5万元/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3万元/人等补贴;对民办学校、民营医院引进的人才给予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0万元/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万元/人等补贴。二是对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补贴。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2024年我市共投入6.23万元用于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补贴。三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补贴。首次成功创业并带动其他劳动者就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并依法纳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就业1-5人的,给予5000元补贴;带动就业6-50人的,给予10000元补贴,带动就业51人及以上的,给予20000元补贴。2024年我市共补助大学生创业补贴401.85万元,惠及786人。四是给予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对毕业后两年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3-6个月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给予不低于当地上年月最低工资标准60%就业见习补贴,见习时间一般为3-6个月。2024年我市共补助就业见习补贴692.66万元,惠及3644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开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基层岗位。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持续开发“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岗位,加强与民政、卫健等部门协作,挖掘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就业潜力,建立常态化岗位开发机制。完善就业对接体系。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深入挖掘宿迁产业链重点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持续开发高质量基层岗位。

(二)持续完善高效和高质量岗位发布平台。一是切实加强线下人才招引力度。持续深化“雁留宿迁”行动,围绕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宿,常态化举办招聘会与现场对接活动,把优秀人才留在宿迁。全面开展“雁归宿迁”行动,举办宿迁籍大学生新春恳谈会暨专场招聘会、“人才夜市”、千名学子进宿迁等活动,让更多优秀学子返乡就业。重点推进产业人才集聚行动,精准掌握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积极靠前服务,走进重点合作高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精准引进优秀人才。二是优化升级现有线上招聘平台。持续完善现有线上招聘平台功能,提升智能匹配精准度;定期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更新宿迁市最新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加强企业需求与学生求职的互通。

(三)持续提升高校毕业生工作和生活质量。一是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技能评价机制,扩大企业自主评价试点范围,推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重点行业落地实施。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培育。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持续开展数字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乡村振兴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健全乡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优化培训服务供给。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简化申报流程。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建立培训效果跟踪评估制度,提升培训实效性。通过多举措技能提升方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质量与工作成就感,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成就感,进而逐步迈向高质量生活。

(四)持续强化政策保障与资金保障。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持续优化人才购房补贴政策,简化申报流程,扩大政策覆盖面。研究制定更加精准的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服务链条。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制度,确保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三是健全跟踪评估制度。建立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政策执行情况调研,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

                             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627

联系人:宋蒙

联系电话:84353007

   送: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协提案法制委

相关信息